关闭广告

本科生发7篇SCI任顶刊审稿人 学校:成果真实表述不严谨

封面新闻2025-07-18 00:00:023438人阅读

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摄影报道

国际顶刊审稿人,两年狂发7篇论文,博士——这科研履历,居然属于一名大三本科生?

7月17日,川北医学院通报调查结果,这名本科生在奖项申请答辩的PPT里,成果表述不严谨引发质疑。这名本科生回应媒体,他没抢别人科研成果,也没抄袭剽窃,都是团队一起拼出来的。

质疑

本科生履历“逆天”

网友直呼“罗博士”

网传的答辩PPT里,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2022级学生罗子甯的“成绩单”让人眼花缭乱:“兼任多个顶级期刊审稿人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,在《自然・机器学习》《JAMA 内科学》等顶刊发了7篇SCI,累计影响因子149”!

PPT里还列着他2024年的“战绩”:从《柳叶刀》到《自然》再到《JAMA》,这些学术界“顶流期刊”里,都有他的名字——有时是第一作者,有时是通讯作者。


PPT里列着罗子甯2024年的“战绩”

一个大三学生,真能牛成这样?有网友直接叫他“罗博士”,调侃称其科研能力很多博士都难以企及。

调查

成果真实

但表述不严谨

针对网友的质疑,川北医学院成立专项工作组,重点调查罗子甯的成果是不是真的。

先说已经发表的那7篇论文,经工作组检索,截至7月16日,这7篇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累计164.8,比网传的149还高。细看类型:1篇研究论文、1篇综述、1篇评论文章,这3篇他是第一作者,有老师指导团队参与;另外4篇评论文章,他是通讯作者。

罗子甯表示,他在PPT展示过程中未对已经发表的7篇论文的类型进行详细标识,引发了网友的误解,“在学校奖项的评选过程中,我的研究论文和综述已得专项满分。说论文的篇数,是想让老师和评委更充分地了解我们团队。”


罗子甯对着电脑学习

“期刊发表论文通常分为Article(研究论文)、Meta analysis(荟萃分析)、Letter(评论)和Editorial(社论)等类型。Article是最主要的论文类型,是科研人员完整的研究结果,而Letter是学术评论,是作者的观点或对已发表文章的看法。从文献属性来看,只要是刊登在SCI收录期刊上的Letter,拥有DOI(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)并被数据库检索,通常都会被认定为正式科研成果。罗子甯发表的这7篇论文均有DOI,有4篇Letter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、Annals of Oncology、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,这对于本科生来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。”川北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吴昌强表示。

经调查核实,因为有在高质量期刊发表文章和投稿的经历,罗子甯收到npj Digital Medicine、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期刊审稿邀请,并实际参与了3篇论文审稿。

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院长刘英教授,是罗子甯团队的指导老师之一,“他对科研近乎痴迷,有很强的执行能力,我给他提方向,他和他的团队很快就会落实。”刘英很欣赏罗子甯和他团队的科研能力。“他是一个热爱科研、很有创新能力的学生,学院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引导,让他一直保持科研的热情。”


罗子甯获奖海报

刘正龙教授是学校的计算机和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,也是罗子甯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指导老师,“罗子甯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,他经常在网上自己学习计算机课程,在人工智能和医学交叉方面较为擅长,具有较强的科研敏锐度与执行力。”

团队成员、大三学生桂玉清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,罗子甯是这个科研团队的牵头人和组织者,但他并没有抢团队成员的成果,署名都是按照团队成员的贡献排序,团队有一些论文并没有罗子甯的署名。

解密

百人团队打配合

抱团逆袭搞科研

罗子甯的故事,藏着一个普通本科生的科研“逆袭密码”,他痴迷计算机,大一就一头扎进科研,先是拉了个计算机兴趣小组,后来直接在学校“表白墙”发布“组团搞科研”的招募令。

大二那年,这个科研小组正式成立,成员全部来自本校,跨年级、跨专业,成员分成9个小组,大家分工合作又各有侧重,巅峰时超过100人,现在还有70多人。

为了提升效率,罗子甯还捣鼓出一套OA管理系统,论文初稿谁写的、内部审稿到哪步了,系统上都能实时更新。“哪一环卡壳了,全团队一起想办法,绝不掉链子。”

除了校内老师和队友,他还主动联系校外专家寻求合作,给科研“把脉”,“我擅长AI方法,具体应用到医学领域,得靠各路专家指路,团队每个人的优势都得用起来。”

对话

“我不是博士

只是个科研新兵”

聊起这场争议,罗子甯语速快得像按了快进键,专业术语蹦得勤,一看就是个实打实的科研迷。

封面新闻对话罗子甯。

问:真在顶刊当审稿人?

答:我参与审稿是事实,并有邮件为证。当审稿人没有报酬,但是没钱我也要干,一是想让业内认可,二是逼着自己进步,审稿时能学到很多东西。

问:团队科研成果都有你的名字?

答:没参与的论文,我就没有署名。在我们团队“谁干活谁署名”,按贡献进行排名。

问:你和你的团队没有自己的实验室,怎么开展科学研究?

答:我们虽然没有自己的实验室,但是学校和学院科研平台都对我们开放。同时,我们团队所从事的科研通常不需要基础实验来验证,借助人工智能、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是可以实现的。

问:为啥有人叫你“罗博士”?

答:这在调侃我,的确是我在填写个人信息选择称谓时的失误,“医生”和“博士”在英语里都是“Doctor”,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和医学生身份相近的称谓,结果被误会成“博士”了,真的不好意思,这是我的问题。

问:你咋看这次争议?

答: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和争议,我是一个科研新兵,很多地方做得不够规范,比如在材料中未明确标识论文类型,应该说清楚、讲明白、不含糊,但我的表述不够严谨,引起大家的歧义和误解,对此,我深表歉意,也感谢大家对我的理解和包容!

罗子甯说,他想证明一件事,普通本科学生,找对方法、肯抱团、够努力,照样能在科研里闯出一条路来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猜你喜欢
精彩推荐

苹果测试全新AI语音控制功能,未来iPhone或实现无触控操作

IT之家 浏览 2223 08-11

苹果Vision Pro劲敌!vivo韩伯啸:vivo Vision发布会准备中

快科技 浏览 8765 08-11

苹果新专利:MacBook Pro 或迎轻量化与降噪散热新升级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4811 07-26

大厂为何正扎堆卷赛博“大白”

虎嗅APP 浏览 5082 07-20

上海家化改革成效显著: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,发布业绩次日股价涨停

时代周报 浏览 1 08-25

给城市降温,这个地方出手了!

国是直通车 浏览 8911 07-20

货拉拉为什么不请这帮人代言

星球商业评论 浏览 776 08-19

涉行贿罪,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原行长陈磊行贿了谁?

财经众议院 浏览 1843 07-24

安睿轲:宾利MULLINER的核心价值是无可替代情感体验

网易汽车 浏览 2 08-31

《生万物》撕开残酷人生:你吃的饮食,暴露了你的阶层

娱乐圈笔娱君 浏览 1000 08-16

说她是韩剧“最强女配”不过分吧?

时尚COSMO 浏览 4059 05-09

美的集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
证券时报 浏览 1 09-21

记者:纽卡即将签下佳夫,正与米兰敲定约3500万镑转会的细节

懂球帝 浏览 8401 08-10

六大国产大模型,谁是最强“金融分析师”?

锦缎研究院 浏览 3635 07-21

泰国柬埔寨冲突升级之际 佩通坦表示相信自己"会回来"

新民周刊 浏览 8806 07-26

豪华映后+绝美周边,终于盼来这个影展!

幕味儿 浏览 293 07-31

以军总参谋长:准备对哈马斯发动决定性打击

财联社 浏览 8361 05-02

“新中式”今年秋天又火了!照着穿美出新高度

LinkFashion 浏览 1 09-01

苹果首次在华关停直营店

界面新闻 浏览 7285 07-29

男子花22天从北京跑700公里到郑州:每天跑五六个小时

潇湘晨报 浏览 0 09-02

利物浦闭门友谊赛5-0斯托克城,维尔茨出场努涅斯带帽基耶萨建功

直播吧 浏览 3650 07-21
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