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广告

机器人非要“长得像人”?对话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:关键要适配实际任务

时代周报2025-07-27 12:00:021862人阅读

本文来源:时代周报 作者:朱成呈

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升温,工业机器人赛道也迎来新一轮“形态重估”。相比之下,一批面向工业场景的玩家正从更具可行性的路径切入具身智能浪潮,优艾智合就是其中之一。

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机器人公司,聚焦于高复杂度、高洁净等级的工厂环境,围绕“移动+操作”双重能力,打造适配半导体晶圆厂、新能源基地、3C制造车间等场景的移动操作型机器人,其产品已落地台积电、中芯国际、华星光电、中国中车、立讯精密、延锋国际等客户。

“移动操作机器人指的是在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基础上,进一步集成了机械臂和环境感知系统,从而实现‘可移动 + 可操作’的双重能力。”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,优艾智合副总裁关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传统AGV几乎没有感知能力,只能沿着预设路径运行;服务型机器人则多部署在商用或办公场景,安全性、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远低于工业级标准。

相比之下,移动操作机器人配备了“嗅觉”“温度感知”以及多模态信号识别系统,能对周围环境做出智能感知与分析判断,再结合自主决策能力,完成复杂操作任务。


优艾智合机器人副总裁关健 受访者供图

时代周报:人形机器人如今热度颇高,也被寄望于进入工业场景。你怎么看它们未来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?

关健:目前,业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。一种认为人形是未来机器人的终极形态,主要目标是C端家用场景。在此过程中,工业作为训练与数据采集的“过渡场”,承担着为其走进家庭奠定技术路径的角色。

另一种声音则认为,应当有专门面向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设计。这两种观点存在一定矛盾。

我想强调两个核心判断:第一,机器人是否“长得像人”,不是工业应用的关键问题;第二,工业领域对机器人形态并无明确边界,关键在于是否适配实际任务。

从优艾智合的实践来看,我们更倾向于使用“移动操作型机器人”这一更为精确的概念。在晶圆厂这样的复杂工业场景中,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,长期稳定运行。这类机器人需要根据不同细分场景不断演化和适配,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形态。

时代周报:当前业界热议“具身智能”,你如何理解它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实现路径和现实边界?

关健:我们去年年底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,核心研究对象大多为人形或类人形机器人。

传统的移动操作型机器人,控制逻辑基本源自控制论架构,即人类为机器人预设每一道指令。而具身智能更强调通过大规模仿真与环境交互训练,让机器人具备自主理解任务、生成控制策略的能力,从而不再仅依赖人类的逐条编程。

在我们看来,具身智能是极具潜力的前沿技术,尤其对移动操作型机器人而言,其关键能力片段可以大幅增强机器人自适应性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完整照搬人形形态或全栈架构就能适配工业场景。

工业对一致性与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场景,不同行业对机器人能力也有极为细致的差异。我们主张从工业实际出发,吸收具身智能中的“关键基因”,融入到现有机器人体系中,形成一个更智能的生产力集合体,而不是盲目追逐人形概念。

时代周报:工业门类众多,为何优艾智合最终选择聚焦于半导体、能源等领域?

关健:优艾智合在早期创业阶段曾响应过超过20个行业的非标定制化需求,并没有一开始就聚焦某一垂直赛道。今天所专注的半导体晶圆厂等场景,是在长期的项目迭代与现场验证中逐步沉淀出来的。

一些场景在过程中被自然淘汰,而另一些则在持续验证中不断固化为我们专长的行业解决方案。这更像是一个演化过程,而非战略预设。

时代周报:移动操作机器人是否会对晶圆厂带来深层次的改变?

关健:确实会。我们认为,所谓“机器换人”,本质上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生产力结构的再升级。

机器人可以实现微米级的精准操作,而人类即便达到毫米级,已属极限。人类在长时间重复劳动中难以保持动作稳定性,出错难免。但机器人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系统,可以长时间稳定如一地完成精细操作。

在晶圆厂中,最常见的误操作(miss operation)就来自人工失误,影响产能和良率。这一层面,机器人的价值早已超越单一成本考量。

我们服务的晶圆厂通常涉及数百至上千个盒子,每个都要经历三四百道工艺流程。如果依赖上百名工人进行系统性调度,管理成本与错误风险极高。而机器人集群可基于统一系统互联互通,高效协作。

此外,人类本身也是污染源,唾液、皮屑都会对晶圆造成污染,而机器人天然规避了这些风险。

时代周报:优艾智合提出的“一脑多态”控制架构,与此前行业中的“云端机器人”概念有何关键差异?

关健:“一脑多态”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云端模式,我们清晰区分了端侧与边侧。

例如,急停、安全避障、精度控制等关键任务必须在机器人本地完成,若完全依赖网络将带来巨大风险。因此,我们认为决策的优先位置在端,协同的调度任务则部署在边缘。

边缘服务器通常承载多台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任务,具备较高的算力冗余。这种结构下,端控制单一机器人,边侧调度机器人集群,实现灵活协同。

时代周报: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优艾智合的“一脑多态”架构中发挥怎样的作用?

关健:我们希望借助大模型实现“机器人自主生成代码”的关键技术突破,将其能力嵌入现有控制框架中,逐步提升机器人系统的自主决策与任务适配能力。

当前“一脑多态”系统类似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。具备基础理解能力、硬件操作技能和环境感知能力,但在每个垂直行业的专业知识还相对欠缺。

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行业小模型或行业软件作为“经验补丁”,协助其完成具体任务。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作为底座平台,能够与“一脑多态”架构无缝衔接,构建跨行业、跨场景的智能执行能力。

未来,我们希望有更多平台伙伴接入,围绕各自熟悉的行业构建配套软件,只需告诉机器人“做什么”,系统便可自动调配动作链条。这将构成一个更具生态能力的智能平台体系。

时代周报:你如何看待当前四足机器人被引入厂区巡检场景的趋势?轮式与足式机器人是功能互补还是竞争替代?

关健:从我们的观察看,轮式与足式机器人在工业巡检中的关系,并非此消彼长,而是各有其独特适配区间。

四足机器人的优势非常直观:具备显著的越障能力,能适应崎岖、非结构化地形,尤其适用于存在台阶、碎石或植被的户外环境。它的短板也同样明显,比如续航时间有限,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相对较弱。

轮式底盘的优势在于能耗低、负载大、路径重复性高,在铺装良好的厂区地面,尤其是标准化工业车间和管廊中,表现非常稳定可靠。因此,在我们看来,一个基本的判断逻辑是:在人工铺装良好的厂区内,轮式机器人依然是主力;而在厂区之外,比如大型变电站外围、风电场、油气站等自然环境中,四足机器人更能发挥优势。

(实习生金萱楹对本文亦有贡献)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猜你喜欢
精彩推荐

上半年重庆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逾五成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8322 07-18

卡塔尔帮助俄罗斯与乌克兰交换一批离散儿童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7169 02-15

纯电续航722km 北京现代ELEXIO命名EO 羿欧

车质网 浏览 0 09-30

预售22万元起 全新岚图知音将于8月28日上市

网易汽车 浏览 4453 08-21

最高相差上千元!中转机票的羊毛能“薅”吗?

中新经纬 浏览 1 10-02

上半年关闭104家门店,一鸣食品下半年瞄准咖啡和披萨店

时代周报 浏览 7130 08-19

波兰防长:东部发现的不明物体为俄军用无人机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1 08-21

乌克兰前议长遭枪杀 泽连斯基发声

澎湃新闻 浏览 1 08-31

配华为乾崑ADS,岚图追光L官图发布

大象新闻 浏览 825 08-18

难回百亿阵营?顺鑫农业上半年营收降约2成,光瓶酒市场竞争加剧

时代周报 浏览 0 08-30

实探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:踢球、格斗、跳舞、做冰淇淋……人形机器人忙翻天

中国商报 浏览 7021 08-10

宁家服务直营体验中心落地上海 宁德时代打造新能源后市场标杆

上观新闻 浏览 1952 08-11

理想踢到了钢板 乘龙卡车:严重侵权、误导公众

网易汽车 浏览 7086 08-02

35岁男子回乡"崖下洞居" 创业失败家里没房欠银行35万

封面新闻 浏览 5 09-19

中国女篮战胜美国蝉联大运会冠军 刘禹彤喜极而泣

体育哲人 浏览 3771 07-26

NKE中村精机:以微米级精度丈量半导体智造之路

爱集微 浏览 2118 08-11

"茅台八仙"之一冯小宁被贵州仁怀酒协除名 本人发声

经济观察报 浏览 9346 07-31

今年春夏一定要拥有的6条裙子,谁穿谁好看

LinkFashion 浏览 3861 04-03

今年夏天最流行的10件衣服,谁穿谁时髦!

LinkFashion 浏览 2108 05-04

乾崑ADS3.3上线 豹8第四次OTA升级

网易汽车 浏览 9965 07-06

黎兵:足协杯战玉昆会面临许多困难,当作对我们的锻炼和提升

直播吧 浏览 6686 07-22
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