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广告

硕士博士大扩招,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,什么信号?

智谷趋势2025-08-10 12:00:016334人阅读


作者 |碎叶冬青 剑书

编辑 | 行健

考研不卷了,但也不香了?

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,历史性暴跌50万,降幅高达11.4%,仅为388万。比起2024年下降36万,趋势显然加速了。

相比之下,中国的研究生却还在大扩招。

2014年,硕士+博士录取人数仅仅62万,到2024年已经飙升到135.7万,累计涨幅118.9%。

越来越清醒的大学生,放弃考研后,选择了什么路?答案并不意外:考公。

2024年,通过资格审查的国考报名人数超过341万,同比上升12.5%。23省省考报名总人数加起来,更是超过530万,热度继续飙升。

如果今年这样的趋势延续下去,将有可能出现历史性的一幕:

全国考研报名人数,可能首次低于考公(国考)报名人数。


为何硕士、博士大扩招,大学生们却调转脚步,更坚决地投奔考公?

持续多年的“考公热”“考研热”,是否走到了一个历史的风陵渡口?


考研热,曾经一度是现象级的新闻。

在最近2年连续下降之前,考研人数已经经历了连续8年的上升,增长速度甚至超过扩招速度。

下图显示了清晰的趋势:


正因如此,在2017年-2023年期间,考研其实越来越难。尤其是2023年,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创历史记录的474万,录取率下降到24%左右。

但现在,潮水真的逆转了。

随着这两年的急刹车,考研人数迅速回落到400万人以下。根据2021-2024年的录取人数平均增长率(5%左右)估算,2025年的录取人数将达到124.5万左右,报录比也将快速回升到32%。


不过,也有专业人士解释过,报名人数不等于真正参加考试的人数,后者其实在上升,因为很多人最后缺考了。从分数线来说,2024年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复试线也“不降反涨”。

但这并不能解释,为什么报考人数剧烈下降?某种程度来看,它依然是社会情绪的“温度计”。


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大幅减少,大逆转的背后,一个核心因素是:就业。

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一份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国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被本科生阶段性地反超——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44.4%,低于本科生的45.4%,而大专生则达到56.6%。

这个数据揭示了某种真相,即便读完研究生,就业上的表现,未必一定很理想。

仅靠学历提升就业竞争力,这样的路径已不再可靠。

其中,“双非院校”硕博生的处境可能尤为艰难。 数据显示,他们的offer获得率仅33.2%,较去年骤降17个百分点,首次低于同校本科生(43.9%),差距超过10个百分点。


原因其实很简单——“供需错配”

对一些企业来说,月薪5000的本科生,可能比期望薪资更高的研究生,更具有性价比。

“考研热”退潮,是学生们终于意识到,读研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,这种判断有一定的道理。


从全社会人才结构来看,学历贬值已经是大势所趋。而每年增长的研究生招生数量,还在继续叠加。


另一方面,对大学生来说,读研成本在悄然攀升

尤其是专硕、专博,费用越来越高。上海交大2025级新闻与传播专硕学费18万/期,比原来涨了6万;西南财大会计专硕从8万涨到9.8万。

住宿问题同样突出,北大直接明确专硕不安排住宿;南开非应届专硕一律不提供住宿;复旦、南大的专硕不提供宿舍,只给补贴;

与此同时,专硕学制也越来越长,湖南大学2020年起将多个专硕专业学制调整为3年,东南大学2023年起所有硕士专业学制均为3年。

然而,最近这些年新增的硕士点,主要都是专业硕士

2019年,硕士研究生招生81.1万人,其中专硕47.4万人,占比58.5%;

到了2022年,全国研究生招生124.25万人,硕士生110.35万,专硕就占了70万,比例上升到63%;

到十四五末,专硕招生规模要扩大到硕士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;

更重要的是,专硕虽然标榜就业导向,但实际上培养模式跟学硕很像,在市场上也没有更吃香。

因此,这两年考研人数下降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
未来,考研热度会不会进一步退烧?我们有几个判断。

第一,专业硕士依然会是重要的“就业蓄水池”,除了提升学历,还有提升学校档次、更换专业等复合需求。

对很多大学生来说,考研仍然是提升自我的重要路径。

据不完全统计,近年来,包括中科大、复旦、北大、西南大学、川大等在内的多所“双一流”高校,官宣部分专业取消学硕招生,很多是统计学、法学、新闻学等更强调实操能力的专业。

第二,国家也在不断调整政策导向,特别是鼓励更多硕士、博士投身市场化领域,而非一味留在象牙塔。

今年1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正式实施从制度上给予了专硕学生更多空间——专业学位,可按专业实践的成果去进行答辩,不一定非要卷论文。


平心而论,我们国家的高学历人才真的过剩了吗?并非如此。

以博士生为例,2020年中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,博士生仅仅占约0.8%;而美国高等教育中,博士生占比约为6%。每百万人口中,我国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仅有600多人(2021年),而美国早已经超过1万人。

只是,他们就业过于集中在高校领域,导致“僧多粥少”。北大核心期刊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》的一份研究对2015-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分析,结果发现:

博士生在高等院校就业的比例高达45.55%,位居其次的为医疗卫生单位(占比16.96%)和科研设计单位(占比10.25%)。相比之下,博士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仅占5%。

相比之下,2002年,美国有52%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学术界,到2022年,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33%。与此同时,美国博士生在工商企业就职的比例却翻了一番,从2002年的24%上升到2022年的48%。

美国的顶尖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和UC伯克利,在研究成果向市场转化上已经非常成熟。比如,马斯克本身就是斯坦福的辍学博士,而他旗下特斯拉和星链的高管里更是博士如云。

这样看,中国的高学历人才还是太少了,只要用对了路,未来依然可期。


当下,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,地缘冲突此起彼伏,通缩压力如影随形,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?

我们有份“智谷趋势内部研判”,每周为你解读宏观、经济、政策、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,199元/年,全年48期,帮助大家看清趋势,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。

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,现在订阅,我们还将加赠——

1、《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(音频)》

2、1场《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》

扫码入圈,看清趋势,消除迷茫,仅限50个名额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猜你喜欢
精彩推荐

东本发动机公司居然要卖了!

汽势传媒 浏览 7239 08-19

王兴套现13亿理想,加剧汽车板块波动

汽车人传媒 浏览 2988 06-23

鸿蒙智选MEIPONT智能空调风神之眼官宣上市:星闪连接、断网智控

IT之家 浏览 3 08-22

中超一线队夏窗转会:米特里策、韦斯利登陆中超;蓉城无引援

懂球帝 浏览 4547 07-22

央行重磅发声!资金“活水”助力企业逆势增长,中小微企业贷款迎来重大利好,速看!

杠杆游戏 浏览 0 08-25

东方甄选官宣第二款卫生巾19日上市

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4211 07-17

中国选手单杆147排行榜:丁俊晖7次居首,傅家俊、张安达排二三位

直播吧 浏览 1293 07-30

名记:切尔西认为哈托可减轻库库的负担;他们无意签多纳鲁马

懂球帝 浏览 1553 07-29

71岁赵雅芝近照曝光!一口白牙美到不敢认,至少年轻了30岁

温柔娱公子 浏览 2 10-01

36款热门车高危智驾场景测试,“团灭”!

第一财经资讯 浏览 1285 07-26

中网女单第三轮利斯挑落莱巴金娜

体坛周报 浏览 1 09-29

听着都痛!湖北日报:郑钦文肘部疼痛感是游离的两块碎骨造成的

直播吧 浏览 2906 07-23

小米小鹏零跑:新势力“增长三杰”的秘密

虎嗅APP 浏览 4939 08-21

下一句会是什么?我们是否高估了预测编码理论?

钛媒体APP 浏览 1596 07-16

比亚迪方程豹豹5第八次OTA开启推送:新增哨兵模式等 13 项功能

IT之家 浏览 2 09-02

巴西正式退回美方威胁信函 卢拉:对等反制美国关税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9424 07-11

隆戈:米兰与德温特就150万欧年薪达协议,有望24-48小时敲定转会

直播吧 浏览 7277 08-11

硅谷又掀起口水战:OpenAI等公司齐称xAI不负责任!

财联社 浏览 4049 07-17

蔚来喜获200亿,李斌又回一口血

快刀财经 浏览 1622 07-22

李连杰手术遭嘲讽,跨国身份惹争议

蕾爸退休日记 浏览 0 08-23

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 奥迪E5 Sportback首发亮相

网易汽车 浏览 901 04-24
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