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广告

快递涨价了,但快递公司都在准备价格战

有数DataVision2025-08-14 00:00:016225人阅读


不久前,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召开“反内卷”会议,核心主旨两个字:涨价。

会议三天后,广东省快递底价上调至1.4元/票,涨幅为40%,并为防止“低价倾销”抢订单以及“快递黄牛”跨品牌套利,设置了15天的锁盘期,保证市场正常运转。

各品牌则纷纷借坡下驴,将单票底价涨至1.4元,单量领先的中通、圆通甚至开出了1.46元、1.43元的高价[3],由此带动快递板块全线飘红。

广东是继义乌之后快递业另一个宇宙中心。今年上半年,广东全省发出快递234.3亿件,差不多是全国1/4的比例。因此,广东快递的价格调整,也有着极其强烈的风向标意义。

短期而言,涨价确实能改善快递业残酷的竞争烈度,但快递公司价格战的阴霾,并没有随之散去。

连降五年

广东发文的大背景是快递价格持续走低的趋势,今年上半年,全国快递单票均价从8.14元降至7.52元,同比降幅为7.7%。

分省份来看,全国无一幸免。其中光降幅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就有22个,贵州省降幅19.1%登顶榜首,包邮区的浙江省降幅最低,为1.1%。

作为快递的宇宙中心,今年上半年,义乌发出快递89.2亿件,全国排名第一,对应收入209.5亿元,单票价格2.35元。



快递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生意,只要单量稳定增长,成本必然被摊薄,最终导致单票均价的下降。

从快递公司的经营层面看,顺丰上半年单量78.13亿件,同比增长26%,单票均价从15.93元降到了13.97元。

以电商件为主的“三通一达一兔”,数字更加夸张。今年上半年,最晚入场的极兔单量也突破了百亿件,圆通则接近150亿件,日均配送8200万件。

反映到单票均价,四家公司都不到2.2元,其中韵达仅为1.94元,同比降幅为8%。


单量上涨、单价下滑的趋势,在快递业已经持续了五年。

国内的电商和快递业增长原本应该在2018年前后逐渐放缓,但拼多多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原定计划。

2017-2019年间,拼多多为快递行业贡献出三分之二的新增单量,无形中改变了行业格局。

国内快递单量与电商的订单增长高度绑定。过去五年,电商恰恰是竞争高度白热化的市场,拼多多崛起后,抖音和快手陆续进场,尽管阿里的市场份额被大量蚕食,但总体订单规模却在高速增长。

与之对应,快递单量除了疫情期间相对温和的上涨,过去五年,全国快递市场的增幅反而比2018年之前更加剧烈。

时至今日,快递市场规模超过1.4万亿,但五年时间里,单票均价整体下降了32%。



2020年,新生的极兔为快速起量,曾在义乌以低于1元的价格揽件,惊动了义乌邮管局:不得用远低于成本价格进行倾销。

但行政手段可以规范行业的恶性竞争手段,却难以改变市场层面单量增长、单价下跌的趋势。

目前来看,快递业低价竞争的影响因素并没有消失,价格战始终一触即发。

增长的诅咒

国内快递业长期身陷价格战重灾区,核心原因在于市场难以完成整合出清。

从海外的整合过程看,只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淘汰到只剩三家,快递公司就会心照不宣的停止价格战,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。

在美国,经历过1992-1995年的价格战,形成了USPS、UPS和FedEx两超一强的竞争格局,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后,单票收入开始稳定上涨[4]。

日本也类似,雅玛多、佐川急便和日本邮政市占率高达94.8%。以雅玛多作为对比,顺丰的单量是它的4倍,但净利润只比它多出30%。


但过去十年里,国内快递市场一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。2024年,前八家快递公司合计占据85.2%的市场份额,相比五年前只增长了2.7%。


2019年,“四通一达”合计占据超过80%以上的电商件份额。这是快递业迄今最接近“三足鼎立”的一次,然而预想中的“五进三”最终变成了“五进六”,竞争者不减反增。

原因在于,快递单量依然在高速的增长。

过去十年,国内快递单量增幅超过10倍,并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2024年,全国快递单量再创1750.8亿件的历史新高,同比增幅高达21.5%[1]。

当下的宏观情况,还能保持双位数增长的行业,说实话不太多。考虑到快递并非什么新兴产业,便更让人叹为观止。


因此单纯看市场增速,快递依然是个投资回报率非常高的行业,也就无法阻止新增的投资涌入市场,加剧行业的竞争力烈度。

2019年前后,通达系纷纷跨过日均2000万单的阈值,凡客的如风达、唯品会的品骏快递、以及国通、全峰、优速等中腰部快递纷纷退场,行业看似出清在及。

然而京东、顺丰分别成立“众邮”、“丰网”杀入电商件,极兔快速崛起,新增的投资取代了退场的参与者,快递公司的价格竞争并没有改善。


同时,快递又是个竞争手段极其单一的行业。毕竟10块钱的商品和1000块的商品都是送,送到大西北和送到江浙沪都是送,差异化空间有限,导致快递公司身陷锚定价格的规模游戏。

另一方面,快递业的订单几乎完全寄托于电商行业,而电商平台有足够的意愿和动力让快递公司进入同质化竞争,压缩自身的物流成本,又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。

日美快递业的整合期,都伴随着市场增速的停滞甚至下滑。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,日本的快递包裹量只增长了14%,中国增长了4000%。同样周期内,美国人均快递量增长了40%,中国增长了近30倍。

当市场的增长停滞,投资回报率低到一定程度,才能“劝退”潜在的投资。但在中国,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出现。

因此,国内的快递公司虽然对价格战深恶痛绝,但心里想的都是让别人停止内卷,自己卷一波大的吃掉别人的份额,最终演变为军备竞赛式的产能扩张。

快递的规模和成本高度绑定。日均业务量不足500万票时,单个包裹运输成本大约在1-2元之间;业务量超过2000万票时,成本就能下降到0.6-0.9元之间。

因此,各家快递公司实际上都在为价格战做准备,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增速始终快于营收规模增速。

作为“通达系”中的增速王,圆通营收规模从2019年的3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90亿元,增幅为122%,但同周期内,固定资产的增幅高达194%。

快递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是转运中心、分拣设备、干线运输车辆等“产能”。虽然大家嚷嚷着不能低价竞争,但每年高达20%的市场规模增速太过诱人,使得谁都停不下建更多转运中心、配更多运输车辆的脚步。

圆通之外的几家快递公司虽然营收增速不高,但固定资产的增长,都超过了营收的增长。


不仅是快递,大部分市场化行业的内卷就像二胎,只要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足够高,什么政策都难以限制此起彼伏的价格战。当投资回报率低到一定程度,再怎么鼓励和倡议也是杯水车薪。

只要国内的快递单量还在高速增长,快递的价格战就不会停歇。



作者:严张攀

编辑:李墨天

责任编辑:严张攀

参考资料

[1] 历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、国家邮政局

[2] 各快递公司财报

[3] 快递涨价冲击波:广东发件价格不得低于1.4元,电商与快递业迎“阵痛”与新局,快递二当家

[4] 快递行业深度研究:略过当下,未来可期,招商证券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猜你喜欢
精彩推荐

春天适合穿“毛衣”,学会了这些穿搭方法,温柔范儿轻松拿捏

静儿时尚达人 浏览 7136 04-05

郭士强曾说男篮需场均出手70次得分80+才可能赢 亚洲杯场均91.5分

直播吧 浏览 8137 08-18

突围豪华SUV红海!全新ES8要做大型纯电豪华SUV的“终结者”?

封面新闻 浏览 1 09-21

座舱全面换新/设计更动感 全新长安UNI-V官图发布

网易汽车 浏览 9050 06-14

复古方盒子/增程动力 iCAR V27发布在即

网易汽车 浏览 4896 08-01

综合续航里程超1600km smart精灵#5 EHD实车曝光

网易汽车 浏览 8210 07-18

华为全新鸿蒙有礼活动开启,含最高 100 元随机现金红包等

IT之家 浏览 5158 07-28

“鱼骨衫”太绝了,酷飒辣妹风谁懂啊!撩到你腿软!

Yuki女人故事 浏览 9731 06-03

猥亵继女的上海民警获刑8年 曾威胁继女报警就杀了她

潇湘晨报 浏览 7394 08-12

特朗普承认:对俄经济制裁"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"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4602 07-31

AI新闻日历|全球科技聚焦上海:世界人工智能大会+低空经济博览会重磅来袭

东方网 浏览 7162 07-18

曝谷歌内部已敲定 Android 17 甜品代号为 Cinnamon Bun 肉桂卷

IT之家 浏览 1230 08-10

京津冀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大关,新的十年该往哪发展?

时代周报 浏览 9540 07-21

一汽红旗9月销量44501辆 同比增长5.3%

网易汽车 浏览 1 10-02

提供两驱/四驱双动力 乐道L90最高续航605公里

网易汽车 浏览 9296 05-23

邮报:利物浦1.5亿镑报价伊萨克,伊萨克告知纽卡希望离队

懂球帝 浏览 9571 07-25

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

YOUNG财经 浏览 2418 07-19

《唐诡3》将至,苏无名卢凌风兄弟反目,8大诡案一个比一个瘆得慌

最爱酷影视 浏览 1 09-22

搭载真龙插混Pro 曝全新别克GL8陆尊预告图

车质网 浏览 6802 07-16

首搭量产半固态电池 全新MG4预售7.38万元起

网易汽车 浏览 4731 08-06

饿了么前CEO巨贪案:供应链管理失能

虎嗅APP 浏览 5101 07-27
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沪ICP备2023013132号-2